- 本生
-
1.親生父母。
《隋書‧薛孺傳》: “ 收 初生, 即與 孺 為後, 養於 孺 宅。 至於成長, 殆不識本生。”唐 白居易 《為崔相陳情表》: “臣亡父某官、亡妣某氏, 是臣本生。 亡伯某官某贈某官, 臣今承後。”宋 趙與時 《賓退錄》卷二: “ 致堂 本 文定 從子, 其生也, 父母欲不舉, 文定 夫人舉而子之。 及貴, 遭本生之喪, 士論有非之者。”清 袁枚 《隨園隨筆‧不可亦可》: “ 羊祜 無子, 取弟子 伊 為子。 及 祜 卒, 伊 不服重, 曰: ‘伯父養己, 己不敢違, 然無父命, 宜仍還本生。 ’”2.親生, 生身。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‧胡明仲本末》: “及顯貴, 不復為本生母持服。”清 姚鼐 《印松亭家傳》: “其在京師, 遭本生父母喪, 哀甚, 見者不能與言也。”3.指嫡親。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七: “吾女可配 衍聖公 , 公為媒; 衍聖公 之本生胞姊可配公之子, 吾為媒。”4.猶個人, 自身。唐 元稹 《估客樂》詩: “火伴相勒縛: ‘賣假莫賣誠。 交關但交假, 本生得失輕。 ’”5.巴利文的意譯, 音譯“闍陀伽”。 佛教經典, 為十二部經之一, 通過敘述佛陀前生所行善業功德的寓言故事, 發揮佛教的基本教義。 故亦以指佛的前生事跡。魯迅 《南腔北調集‧“連環圖畫”辯護》: “這兩樣, 一是佛陀的本生, 一是 孔子 的事跡, 明明是連環圖畫, 而且是宣傳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